2025年5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发生一起代签纠纷:王先生委托朋友李某出售其名下房产,但未出具书面授权书。李某与买家张某签订合同后,王先生以“未授权”为由拒绝履行,张某将王先生诉至法院。法院审理发现,李某曾多次代王先生处理房产事务,且持有房产证原件,最终认定构成表见代理,判决合同有效。代签合同效力如何认定?本文结合《民法典》及相关案例,拆解授权、追认与表见代理的法律规则。
案例分析:代签效力的三种情形
案例1:有效代签——明确授权
2025年3月,北京市朝阳区刘女士因在国外工作,通过微信委托其兄刘某出售房产,并邮寄授权委托书,明确“代为签署买卖合同、收取房款”。刘某与买家陈某签订合同后,刘女士配合办理过户。法院认定:授权委托书形式合法(签字、按手印),内容明确,合同对刘女士具有约束力。
案例2:效力待定——无权代签后追认
2025年4月,广州市天河区周某未经妻子吴某同意,代其签署房屋买卖合同。吴某得知后,向买家发送书面声明:“同意按合同价格出售,但需补充共有权人签字条款。”法院认定:吴某的声明构成追认,合同自追认时生效。
案例3:无效代签——无权代理且不构成表见代理
2025年6月,成都市武侯区赵某冒用其兄赵某某名义,伪造身份证与买家林某签订合同。赵某某拒绝追认,并向公安机关报案。法院认定:赵某无代理权且不构成表见代理,合同无效,林某可要求赵某赔偿定金损失10万元。
法律解析:代签合同效力的认定规则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第一百六十一至第一百七十二条,代签合同效力分三种情形:
有效代签:合法授权
形式要件:授权委托书需载明代理人姓名、代理事项、权限、期限,并由被代理人签字或盖章;
实质要件:代理人需在授权范围内行事,超越权限的需被代理人追认;
案例延伸:2025年杭州某案例中,法院认定微信委托(含身份证照片、房产证照片)构成有效授权,判决合同有效。
效力待定:无权代理后的追认
追认方式:书面声明、口头确认、实际履行行为(如配合过户);
追认期限:相对人可催告被代理人在30日内追认,逾期未追认视为拒绝;
法律后果:追认后合同自始有效,拒绝追认则合同无效,相对人可要求代理人赔偿损失。
有效代签:表见代理
构成要件:
代理人无代理权;
相对人有理由相信代理人有代理权(如持有房产证、长期代办房产事务);
相对人善意且无过失(不知代理人无权代理);
举证责任:被代理人需证明相对人非善意(如明知代理人无权代理);
案例延伸:2025年深圳某案例中,法院认定中介公司员工持公司工牌、空白合同代签,构成表见代理,判决开发商履行合同。
风险防范:代签合同的四大注意事项
被代理人:明确授权边界
书面授权:避免口头委托,授权委托书需一式两份,双方留存;
限制权限:如“仅授权签署定金协议,无权收取房款”;
及时撤销:授权终止后需通知相对人,收回授权文件。
代理人:谨慎行使权利
核对身份:要求被代理人提供身份证、房产证原件;
避免越权:如合同需共有权人签字,不得单独代签;
保留证据:保存授权委托书、沟通记录等材料。
相对人:核实代理权限
查验文件:要求代理人出示授权委托书、身份证、房产证;
电话确认:联系被代理人核实授权真实性;
录音取证:签约时询问“您是否授权XX代签本合同?”并录音。
争议解决:选择最优路径
协商:要求被代理人出具追认声明或补充签字;
诉讼:以“表见代理”为由起诉被代理人,或以“违约”起诉代理人;
案例延伸**:2025年南京某案例中,买家因未核实代理权限,法院判决其承担30%的损失。
结语
代签合同效力认定是民事代理制度的核心问题。被代理人需通过书面授权明确权限,代理人需谨慎行事,相对人需尽到核实义务。在表见代理场景下,法律倾向于保护善意相对人,但被代理人可通过举证推翻。建议交易双方在签约前委托律师审核代理权限,降低法律风险。
下一篇 :申请廉租房还可以贷款买商品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