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家庭财产积累增多,多人共同继承房产的现象日益普遍。然而,当继承人因利益分配、居住需求等问题产生分歧时,房产出售往往成为矛盾焦点。如何通过法律程序实现合法出售,避免纠纷升级,成为继承实务中的关键问题。
案例分析
2025年,北京市朝阳区某家族因一套价值900万元的三居室出售问题对簿公堂。父母去世后,三名子女作为共同继承人,对房产出售方式无法达成一致:长子主张立即出售分款,次女要求保留居住权,幼子提议折价补偿。法院审理发现,该房产为父母婚后共同财产,各子女继承份额均等。根据《民法典》第三百零一条,法院判决需经三分之二以上继承人同意方可出售。最终,长子与次女达成协议,由长子支付次女折价款后取得房产,幼子因未参与协商被判无权干涉出售。
法律依据与实务操作
根据《民法典》第三百零一条,处分共有不动产需经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全体共同共有人同意。实务中,多人继承房产出售需遵循以下步骤:
协商一致:继承人可通过家庭会议协商出售方案,如一方取得房产并支付折价款,或按份共有并签订管理协议。例如,上海某家族通过协议约定由两名子女共同出售房产,所得款项按继承份额分配。
份额分割:若部分继承人不同意出售,可依据《民法典》第三百零四条要求实物分割(如分楼层)或折价补偿。2025年杭州某案中,法院判决将房产拍卖后按继承份额分配价款。
公证与诉讼:协商不成可申请公证或提起诉讼。公证需提供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房产证等材料;诉讼需提交继承纠纷起诉状,法院将根据赡养贡献、经济状况等因素判决。
过户执行:判决生效后,需办理继承公证、缴纳税费,最终完成产权过户。若一方拒不履行判决,可申请强制执行。
风险提示
隐匿遗产或提供虚假证据可能构成犯罪,需承担刑事责任。
擅自出售房产可能被认定为无权处分,买受人无法取得所有权。
共有房产出售需全体共有人同意,否则合同可能被撤销。
下一篇 :返回列表